李天兵以辩证法的手法创作的绘画,将我置于科学与诗意、真实与虚 幻、 人工与有机的交叉点。理解艺术家混杂式的艺术创作行为是进入其绘画的关键。在我眼中,他是一位技艺精湛的二十一世纪科幻绘画的创造者。
十三岁时,李天兵已经创作了数量可观、风格各异的作品。他 1974 年出生于中国桂林, 1997 年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2002 年以评审团全体通过的优秀生资格毕业。他现在在巴黎生活和创作 , 并在世界各地展出他的作品。
他的多风格绘画避开了传统风格主义的归类划分。至今,李天兵仍在通过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来吸收与掌握不同的风格。我可以将此描述为一种水平面上数量的发展:通过尝试不同技术,风格和主题的累积并达到对它们的熟练控制之后,再开始下一个全新的体验。这一绘画的技巧也许可以和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相比,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超越它。我们可以说:李天兵如同一位武术家进行着他的绘画实践:他最初之所以将精力放在对技巧的掌握上,是为了给下面更高层力量的到来作准备,这一力量超越了个体,这一力量就是绘画本身。
起初我试图避免谈及李天兵作品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但作为一名混合高手的他,我们又不可避免地看到在相对元素所建立的对抗之中,艺术家喧哗的嬉戏与快乐,无论是亚洲文化对西方文化,自然对科技,还是科学理性对诗意。他用视觉修辞法向我们展现了绘画中的虚拟现实,科幻、太空画和自画像,所有这些都让我分享到创造性与美,即使它们对观者而言是遥不可及的。这样的绘画实践,让西方人面对李天兵的艺术身份时提出质疑。换言之,面对他对各种风格的刻意尝试和他的多才多艺,我们发现了李天兵在他的绘画里的真诚与真实的一面。艺术家不稳定和难以被抓住的身份是否意味着他的艺术缺乏完整性或坚定的信念?这些都源自我的西方意识,都是在研究李天兵的作品时会提出的问题。我的结论是:李天兵与他的艺术身份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非西方的,至此,我还意识到他是以一种无我的角度在作画。无论是在他的艺术过程,还是观者面对其作品应采用的角度上,这一点都是明显的。
李天兵让人震撼的自画像是他创作的一个持续主题,它是一个理解艺术家游移身份的难以捕捉与不稳定本质的关键。脸部的变形,萦绕不散与流动的扭曲,溶化的眼睛,歪曲的鼻孔,艺术家试图记录下自我破裂的一刻。他展现了一个处于连续改变的状态之中无法被抓住的自己。这些自画像也隐喻在他的其它作品里以及我对于把握他的无能为力。李天兵的绘画在模糊中翱翔,如同一位虔诚的辩证主义者,李天兵感兴趣的是:如何将对抗物体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第三种类(如同海格尔的提升 ), 是一位混合主义者,因为他相信将相反元素合成所产生的作品是一种纯粹的创新。
以下是对李天兵艺术创作发展的简要回顾:在他早期的作品里( 2001 年),它的焦点是将中国的原素与美国的物品重叠在画布上(例如两个不同的世界,毛和他的同志们)。在这一阶段里,李天兵将相对的元素置于同一画面,但实际上并没有去发展它们。他的自画像,正如前面所说的,对他而言,这一直都是一个重要题材。 2002 年期间,李天兵创作了非同寻常的“头发绘画”,作品全部由取代颜料的黑色头发组成,这些头发都是他从发廊里收集的。从远处看,这些作品似乎是用墨水画成,当发现它们实际上是头发时,观众们很震惊。这段时期内,他还绘制了一系列照片肖像,它们是如此地写实以至于从表面看上去就如同黑白照片。 2002—2003 年被性感化的中国花鸟绘画,混合产生了。在这里李天兵从中国传统花鸟画里吸取题材,例如树、动物、花,然后将它们以一种资本主义化的方式变形。通过描绘人造而非自然的生殖器和乳房来将它们性化。这暗示着西方对于外科塑形手术的着迷。 2003—2004 年,他开始了“新物种”系列,他使用一种“伪科学式”的方法将相对抗的元素混合在一起,以创造新的物种。它们尽管是虚构的,但从它们有机的外表看上去却让人信服。艺术家将它们展现在画布上,似乎是博物学家百科全书上的解图,人们可以像诗一样来阅读它们。最近,他还创作了坦克玩具系列,它采用了相似的混杂方式。但是这一次被描绘的新物种不再是有机的,而是被相反地描绘为机械式的,例如我们可以看到有飞机翼的昆虫,或者直升飞机鱼。通过将自然人工化和将人工自然化,艺术家将自然与科技颠倒过来。尤其在最近的风景系列里,他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想象中的乌托邦,一个处于外在世界的遥远的地方,它将观众带入到另一个星球,一个超越主观之处。我对这些 “ 太空画 ” 的体验是非个人的,我变成了一只失去情感的审视的眼睛。他所采用的透视将观众放置在比地面略高的地方,以至我们有在失重区内飞翔的感觉。自然被赋予人工的色彩,李天兵运用一种放射性的绿色来取代我们通常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的绿色。在这些太空风景画里我们找到的生物和物品以一种浓缩的方式绘制出来并散布在地面上。李天兵从三维电脑图像中找出这些生物与物品,然后用绘画的方式(一种原始和手工的媒材)来转化它们,并消除它们原有的光滑度。李天兵倾心于将视觉上相对的原素合并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新的品种,这是一种对非二元性的探索和对含糊性的欣然接受。
回到李天兵作为画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今天的他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通过最新完成的自画像,他到达了顺应绘画自身力量的高度。这部分归结于他失去了对画面的控制,稀释的油漆是一种如此流动的材质,即使用最熟练的笔法也无法把握住它们。李天兵曾告诉我,在最新的自画像里,画本身如何第一次控制了他,画在自己作画。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次李天兵在创作方法根
本转变的重要性,因为这标志着在他的艺术进展中的一个主要转折点 : 它不再是沿着科学的水平轴线与量上的发展,李天兵的近作表现了对控制的放弃与顺应画面内在的力量,这将他的发展放到了一个诗意与质变的垂直方向上。
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思考和解这位中国出生的艺术家。他从六岁开始就进行严格的意识控制训练与艺术学习。李天兵是一位极度的方法论者,严谨与科幻的画家。我一直坚信所谓“真实”的艺术(如主观的 、 表现的 、 个人的)是与我所认为的 “ 人工 ” 的艺术(如客观的,非表现的,非个人的)相对的,即使艺术世界源于人工世界。而我对那些控制的特点的先成之见是与我以上的信念相对的。李天兵的画展现给我的是一个挑战,它改变了我对他作品的先成之见,让我去寻找另一种探讨体验它的作品的方式。即使它们表面上是冷冰冰的。
他的绘画让我感到:当我面对一张画时,非个人的体验是可能发生的,我不再感到一个个人或主观的我,而是变成了一只属于远方空间的,失去感觉的四处观察的眼睛。他的绘画存在于一个遥远的地方,在那里,它们使我陷入忘我与思索之中。
黛博拉 · 杰夫曼
美术史学家
( 翻译 : 陈思颖 )